送快递这件事到底体不体面?
实实在在送了两天快递发现,从收入、保障、工作强度等不同的角度看,甚至从不同的企业来看,体不体面,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前段时间,让“孔乙己文学”走向高潮的事件,无疑是前南周记者陈涛送外卖的故事。
这让闪送员、外卖员、快递员这类“灵活就业”的工种,再次来到了网友们的时间线与聚光灯下。由此产生的一种讨论是,对于曾经的脑力劳动者,外卖员、快递员这类工作,到底算不算“体面”。
陆玖商业评论亲自前往快递站,实实在在送了两天快递发现,从收入、保障、工作强度等不同的角度看,甚至从不同的企业来看,体不体面,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在“帮工”的两天里,陆玖商业评论最早6点半就要到站点分拣快件,到晚上7点可能才休息。从工作强度上看确实辛苦,办公室一族想要适应不容易。
之前网上说快递小哥月入过万的待遇,并不是画大饼,陆玖商业评论此次接触到的京东快递小哥,多数能达到月入8000-12000的水平。
01
送快递,一定跌份吗?
陆玖商业评论第一次抵达位于海淀的京东快递某站点,是早上8点左右。但在地图软件上,显示的最早营业时间,是早上9点。
但站长告诉陆玖商业评论,几乎从每天六点半开始,站点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陆玖商业评论到达站点的时间,站点的分拣工作已经完成,能做的几乎只剩装车。
这个站点的配送区域在三公里以外的写字楼。站长走马上任之前,站点已经搬迁了三次,每一次的原因,都是因为所在区块升值,被房东“礼送出境”所致。
这可能就是快递行业的“不体面”,在社会认知上的具体表现之一。
“去年的时候,公司会采购很多的礼品或者电器,但现在多数变成了A4纸这种必需的办公用品”。李冰在送货车上告诉陆玖商业评论,从2月份到现在,他负责的区域公司已经“搬走”了8家。
很显然,这种对经济末梢的感知,只有可能发生在一线的工作岗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李冰的工作强度就此减轻。在618或者双十一,李冰有时可能需要从当天6点派件到凌晨一点,连续两到三天。平常的派件数量也几乎在100件以上,这很大程度保证了李冰的收入水平。
02
快递的另一种送法
能达到李冰这个级别的效率,显然需要工作时间的沉淀——仅仅在这片区域,李冰已经工作接近5年。
同一个区域的三通一达,可能已经走了五六拨人,在派送间隙,这些小哥的离职原因,李冰都能对陆玖商业评论如数家珍。
从分拣到装车,再到上楼送货,李冰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一种“老司机”的风范。譬如在送上每栋楼之前,小推车上的货物,已经按楼层被码放整齐,当电梯上楼时,李冰并不急于派件,而是把一层楼的货物堆放在一个角落,一路分发到最高层,之后再一路小跑,逐层下发到客户手中。
一天下来,陆玖商业评论的微信步数跟李冰几乎一样,都在40000步左右。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每当房间门口有其他没有送上门的快递时,李冰也会顺路一起送到客户手中,“这就是京东快递与其他快递的区别。”李冰说。
陆玖商业评论发现,李冰的高效率,同样和他与配送区域的深度融合密切相关——写字楼里几乎大多数白领都与李冰相熟,这让李冰在派件时节省了不少时间。
某种程度上,李冰已经完全融入了这片区域,成为推动这片区域经济流动的末梢。这让他收获了来自客户的尊重,自己的工作体验也相应提升。
但在最近,李冰的工作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告诉陆玖商业评论,今年站点新增了差不多一倍左右的人手,同一片园区,原本李冰一个人就可以完全覆盖,现在则是两个人“分管”。
不过,这里仅仅指的是“派件”,也就是把快件送到客户手中,在两年前,李冰手中要派的快件,多到李冰只能在前台丢下来就走,没有与客户聊天的机会。
李冰这里也算了一笔账,仅仅他分管的楼宇,一上午能够派送近70票快件,同时揽收十多票。下午再进行同一个流程,最终可以获得120-150票。
但每一票的单价是有差别的,譬如揽件的单价是派件的两倍左右。
李冰说,以前送快递的时候,基本只需要“送”,但现在同一片区域人多了之后,他每天要送的快件就少了,对应每天在区域与客户交流的时间也就越多。与客户逐渐熟稔之后,一个公司的揽件业务,有时候也被李冰一人“承包”。
但在站长看来,这几乎也是一场“阳谋”。他告诉陆玖商业评论。增派人手的目的,其一是为了年中和年末的购物节,其二,这也是要让快递小哥,逐渐习惯去“运营”自己负责的片区,运营好了,揽收业务也就会越来越多,快递小哥也就从单纯的送货员,开始走上运营区域的道路。
03
如何定义快递员的“体面”?
在前往写字楼的送货车上,李冰毫不掩饰对快递这份工作的热爱,因为与规矩森严的安保设备公司相比,快递员相对更为自由。除了站长——因为每天站长都要在区域的每个点位巡视,确保快递员们没有“摸鱼”。
在站点的所有人中,站长的收入并不算最高。站长告诉陆玖商业评论,在旺季时快递小哥的月收入最低在8000元,最高能达到14000元。除此之外,京东物流还会给快递小哥每月数百元的优惠券,在京东商城购物时可直接抵扣,数额大约在200-500元左右。
李冰也介绍,最忙的时候,他一个月有12000元左右的收入。不过,由于李冰所在区域为办公区,因此受电商淡旺季影响并不大,不会出现过于明显的波动。
需要指出的是,李冰与站长提及的收入,几乎都是税后到手的实际入账,所以京东快递在工资这块的实际投入显然远不止这些。除了工资外,公司还有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等保障,站长介绍。
李冰和站长谈到的京东快递员的薪资,也在财报数据中得以印证。2022年,京东物流的一线员工薪酬福利支出为446亿元,而京东物流的一线员工超过37万。大概平摊下来,京东物流去年,在一名员工的平均薪酬支出达12.05万元,一个月平均1万元。
一个月平均1万元的收入虽然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来看,不算突出,但相比三四线城市的基层劳动者比,则体面得多。
无论是李冰还是站长,他们在京东快递的工作年限都不算短,李冰是5年以上,站长是接近8年。在此之前,李冰是退伍兵,从事安保设备装配,站长则是制造业技工出身,与设备和机床为伍的工作环境,让原本繁重的快递站劳动,都显得“干净得多”。“至少不用担心吃灰和呼吸道疾病吧。”站长如此告诉陆玖商业评论。
此外,京东物流的快递员全部为正式员工。据站长介绍,所有快递员入职都会享受五险一金和商业保险等福利保障。与三通一达等“灵活就业”的加盟制快递相比,有着本质的差别。
04
失去什么,获得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李冰与站长在京东物流工作三年后,分别都在老家成功买房。李冰的老家在山西。行情好的时候,他在北京的月收入大约能买下老家的两平米,首付款也是在加入京东的头三年攒下的。
代价也并非完全没有。譬如李冰近三年几乎很少休假,唯一的几次就是老婆孩子从山西老家过来看他,甚至2021年的春节,都是和家人在北京度过。
当然,对于李冰这样在北京过年的小哥,京东每年也会拿出数额不小的资金,对他们予以补贴。譬如今年的“我在京东过大年”,京东物流就拿出了5亿元补贴在站点过年的快递小哥。
站长说,每次过年,站点都有一定的留守岗位的比例。所以,员工选择留下坚守岗位过年的,只要有家属或者小孩一起在站点过年,都有3000多的补贴。
其次,在年关的送货任务完成后,几个留守的小哥也会一起聚餐,这个传统是站长还在当小哥的时候就有了,被他一直坚持带到现在。
李冰这样的“老京东”,在站点不算少数。站长说,除了今年新招的十多名小哥,剩下十几位几乎都是三年以上的员工。
对每一份工作而言,“体面”这种极具主观的判断,或许在每个人身上都有答案。如果放在京东快递小哥身上,就是相比同业极低的员工流动性,过万的薪资,以及从京东退休后的稳定退休金。
无论是李冰和站长,还是前南周记者陈涛,即便选择面的宽度有区别,最终也在快递和配送行业“殊途同归”。对于前路迷茫的诸多“陈涛们”来说,成为快递员或者外卖员,或许是无数次辗转反侧后的选择。
而在国内,被冠以“小哥、师傅”之名的诸多灵活就业者,吸引他们加入其中的,固然是自由的工作环境和多劳多得的收入,网约车师傅和外卖小哥,很大程度上就是“铁包肉”和“肉包铁”的差别。在底薪和五险一金等指标上,二者几乎也“众生平等”,灵活用工基本是没有保障的同义词。
据陆玖商业评论了解,即便是北京的网约车,由于很少有本地司机,网约车牌照很难落地。因而除了挂靠在出租车公司,很少有双证齐全的车辆。他们不仅面临查车罚款的风险,五险一金等保障同样没有,“手停口停”成为常态。
快递站点的工作固然不轻松。但在京东物流送快递的待遇与保障,也让下限极低的快递行业,有了还算不错的兜底。换句话说,在生活的无数种活法中,如果选择了快递,那么京东就是这种活法最后的保险丝。
这根保险丝可能不粗,但已经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