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博股份否认迎合市场热点影响公司股价,与英伟达紧密合作亦真亦假?
7月6日晚间,AI大牛鸿博股份(002229.SZ)回复了深交所此前下发的关注函,就其与全球AI芯片巨头英伟达的合作差异化程度问题表示难以说明,并表示公司目前算力出租业务发展符合预期,不涉及夸大性描述。
公开资料显示,鸿博股份于2008年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安全印务、彩票新渠道服务、书刊印刷与高端包装印刷等业务。实际上,鸿博股份的业绩一直较为低迷,甚至在2022年首次出现亏损,不仅如此,公司已经连续五年扣非净利润为负。
也正是在2022年,鸿博股份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英博数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英博数科),并与中关村中恒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下称中关村中恒文化)、英伟达公司共同合作成立北京AI创新赋能中心,开展人工智能科技领域项目建设及运营服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与业绩低迷截然不同的是,二级市场方面,“蹭上”AI巨头英伟达的鸿博股份,自2023年以来股价屡创新高,与今年年初首个交易日的开盘价6.65元相比,鸿博股份的股价一度冲高至41.98元,涨幅高达531.28%。
截至7月7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35.55元,跌幅3.63%,当前总市值为177.2亿元。
否认迎合市场热点影响公司股价
“攀上”英伟达之后,鸿博股份行事似乎也变得高调起来。
钛媒体APP注意到,公司于今年2月起便不断接受机构调研。2月20日,鸿博股份在一场机构调研中首次对外“放风”,表示北京AI创新赋能中心已投入实际运营。
随后在另一场机构调研中,鸿博股份又表示,子公司英博数科可以代理销售英伟达的相关产品,同时依托和英伟达的紧密合作关系,公司可以结合客户的具体应用场景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以及稳定快速的调货优势。
此外,公司在互动易平台也曾多次发布未来预计开展的算力业务情况。
彼时,有相关报道称,鸿博股份在机构投资者调研活动中不断释放利好消息,就相关业务的未来预期情况进行说明,但未就公司目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金、技术及人才储备实施上述项目充分提示相关风险。
基于此,鸿博股份被质疑存在通过互动易回复投资者咨询、公司高管微信朋友圈、配合媒体报道等多种渠道选择性发布相关利好信息,存在迎合市场热点影响公司股价的情形。
在本次回函中,鸿博股份表示不存在违反公平披露原则的事项,并强调公司未向任何媒体、自媒体提供过有违上市公司信披规则的通告或商业稿件,对其“存在迎合市场热点影响公司股价的情形”的说法进行否认。
值得一提的是,鸿博股份对“涉及夸大性描述”这一说法一并进行了否认,公司表示,目前英博数科的算力出租业务发展符合预期,相关客户均已签署合作协议,人才建设储备也有序进行,不涉及夸大性描述。
英伟达的合作真相何如
虽然鸿博股份与英伟达的合作引来了资本市场的追捧,同样也引来了交易所的多次关注及问询。
5月26日,鸿博股份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年报问询函,要求对AI创新赋能中心以及与英伟达的合作模式等事项进行说明,随后公司于6月20日回函。
同日,深交所再次发函,要求鸿博股份严格按照年报问询函要求,就部分事项进一步强化核查及风险揭示。钛媒体APP注意到,深交所对鸿博股份涉及与英伟达合作事项的相关内容进行“全方位”追问。
据悉,鸿博股份子公司英博数科为北京AI创新赋能中心的指定运营方,具有建设运营智算中心、AI创新孵化加速器等多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英伟达向鸿博股份提供包括深度学习、NLP(自然语言处理)等相关技术与文档支持,以及在英伟达许可的范围内的合理使用“NVIDIA”标志。
看似鸿博股份与英伟达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但当深交所问询公司与英伟达的合作是否与其他境内合作客户的业务内容存在重大差异时,鸿博股份却表示无法说明。
鸿博股份回函称,英伟达在国内的合作客户采用多种合作方式,每家合作伙伴在品牌宣传和合作内容上存在差异,且涉及英伟达业务的各个方面。目前,鸿博股份只了解自身所涉及与英伟达合作业务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不了解英伟达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内容及模式,因此无法说明其中是否存在差异化程度。
前文提及,公司曾在互动易平台多次发布未来预计开展的算力业务情况,其中包括公司在1年内为某大模型研发团队提供不超过256台服务器对应1280P算力;为宣亚国际未来12个月内提供OrangeGPT所需算力等。
那么鸿博股份曾频频谈及的算力业务究竟成效如何?
据回函显示,鸿博股份已就算力服务与两家大模型研发团队签署正式合同,但合同金额按上限并未达到信披标准,意味着合同金额并不大。
同时,公司称已与宣亚国际签署了一个框架性合同,涉及算力平台、3D内容云设计平台等方面的合作,但具体的服务器租用方式、数量和金额尚未确定。而公司5月份的算力出租业务收入仅为75.47万元,扣除成本后毛利只有12.51万元。
钛媒体APP注意到,公司投资建设的北京AI创新赋能中心面临着低回报率和长投资回收周期的问题。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测算,该项目的首年投入达到最高点,现金流入为4526万元,现金流出却高达2.73亿元,导致累计所得税后净现金流为-2.28亿元。
该项目随后每年仍需持续投入约9000万元,直到第7年才能实现净现金流的回正,且仅为1105万元。据公告,该项目所得税后静态投资回收周期是6.7年,动态投资回收周期则达到11.52年。业绩低迷,两次股权激励均仅以营收作为考核目标
6月13日,鸿博股份公布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共计11人,激励对象包括公司董事李宁、副总经理周韡韡以及9名英博数科骨干人员。
在业绩考核方面,鸿博股份设置了2024年-2025年两个考核年度,考核对象包含鸿博股份和英博数科。具体来看,2024年-2025年,鸿博股份需实现营收不低于5.97亿元、6.51亿元;英博数科则是不低于2.73亿元、3.27亿元。
鸿博股份曾于2022年发布过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仅为周韡韡,业绩考核目标分别为2023年、2024年鸿博股份营业收入不低于5.69亿元和5.97亿元;英博数科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7531.72万元、2.73亿元。
可见,两次考核均仅以营收作为业绩考核目标依据,且激励对象均包含周韡韡。
结合两次股权激励,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以营收作为业绩考核目标依据的原因,以及第二次对周韡韡进行股权激励的必要性。
鸿博股份在本次回函中表示,印刷业务营业收入自2018年以来总体下行,目前公司又处于亏损状态,加之公司刚进入AI算力运营业务,即处于投入初期,需要通过股权激励吸引和留住人才。因此,公司选择营业收入作为股权激励的主要考核指标。
具体来看,2018年-2022年,鸿博股份营收分别为7.06亿元、6.27亿元、4.74亿元、5.74亿元、5.46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4.31万元、3530.93万元、2545.83万元、913.9万元、-7506.95万元,公司于2022年陷入亏损,今年一季度,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1825.11万元,延续亏损状态。
至于第二次对周韡韡进行股权激励的原因,公司则表示,周韡韡目前担任公司总经理一职,需全面负责英博数科的筹建、技术研发、团队建设、业务开拓等各项工作。因此,上述两次股权激励是公司对周韡韡的定位、前期工作业绩及其在公司AI创新业务的重要性综合评估考虑,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李若菡)